《云台仙露记·卷二·夏火炼形》
第一节·暑湿弥天
芒种节气的云台峰如浸在琥珀瓮中,山峦被灰绿色的雾霭缠绕,似人体肌表被湿邪困束。清露踏过「通津桥」,桥栏上的青铜兽首口中滴着黏液般的水雾,触之黏腻如痰,桥下水草疯长,竟在水面织成肺叶状的绿毯,随波起伏时发出「咕嘟」声,宛如肺脏痰鸣。山脚下的村落里,百姓腰间皆束着艾绳,却仍掩不住周身散发的酸腐之气,孩童们脖颈间挂着的香囊渗出褐色汁液,正是「暑湿熏蒸,脾失健运」的外显。
更触目惊心的是,井水泛起油光,舀水时木勺竟能在水面拖出长尾,如肺经被湿浊壅塞。清露行至「回春巷」,见家家门前晒着祛暑的香包,却有苍蝇聚成黑团盘旋不去,香包上的绣纹多已霉烂,露出内里的苍术、藿香,皆已结块如石。忽闻街角传来婴儿的惊啼,抱患儿的母亲掀开襁褓,只见婴儿后背生满「暑痱」,痱粒顶端泛青,此乃「湿郁化火,火毒蚀肤」。
清露登上「望湿阁」,取出「湿气罗盘」,指针疯狂旋转后指向「脾肺」方位,底盘「土不生金,湿浊窃位」八字渗出潮气。极目远眺,村落上方的云层如倒扣的蒸笼,云底垂着蛛网状的灰丝,每根丝上都凝着细小的水珠,折射出病气的青黄色。她以「气眼」观之,见百姓肺区笼罩着灰黄色的「湿毒云」,心区却有赤气上冲,形成「土壅火逆,金被火刑」的凶险之象。
行至稻田,清露见稻穗低垂如患者佝偻的脊背,叶鞘间积着污水,水面漂着死蛾,蛾翼上的斑纹竟形如「湿」字。田鼠从洞穴中逃出,皮毛湿滑如浸油,双目赤红如染血,此乃「湿邪深入,扰动肝木」。她蹲下身,见田泥中埋着破碎的陶罐,罐底残留的药渣经湿土浸泡,竟生出蓝绿色的霉斑,状似人体经络,正是「药不得法,反助湿邪」的警示。
第二节·采撷灵苗
清露决定采「三正药」:泽兰(辛温化湿)、苍术(苦温燥湿)、百合(甘润防燥)。寅时三刻,她至山阴「金津谷」采泽兰,其茎方叶圆,叶脉如肺经分支,茎中汁液接触皮肤即化为水珠,此乃「金气化湿」之兆。采时需念《泽兰咒》:「泽兰生阴湿,金气透骨寒,斩湿如斩棘,清气自归还」,每念一遍,叶片上的露珠便聚成「化」字,转瞬渗入茎中。
又至「戊土坡」采苍术,其根如人形,表皮粗糙如脾土,断面朱砂点密布如脾之运化枢纽。清露以「土圭」丈量,选取长九寸(应金之成数)的根茎,断根时溢出的白色浆液遇风即干,凝成「土」字结晶。《名医别录》称苍术「除湿发汗,健脾安神」,今取其「以土制水」之性,正合「暑湿困脾」之病机。
最后取「晨露百合」,此百合生长于云台峰阴面,每朵花承三滴朝露,鳞片间夹着云母碎屑,嚼之有金石之音。清露以「银剪」剪下第三层鳞片(应肺经第三位穴「云门」),鳞片落地时竟发出「商」音轻响,正是「金气入肺」的应和。
采泽兰时,清露见一只翠鸟衔着泽兰叶掠过,叶影投在她手背,竟显露出肺经「尺泽穴」的位置,此乃「鸟雀示穴」的灵兆。她随翠鸟至溪边,见水中倒映着「泽兰敷穴图」,遂采撷更多泽兰,以备敷贴之用。
第三节·合煎琼浆
制「理湿清暑饮」需用「天地人」三源水:天泉(芒种节气承接的雨水)、地浆(夏至日初汲的井水)、人津(童男童女清晨的津液)。清露在「五气灶」前摆设三鼎:上鼎蒸天泉与泽兰,中鼎煎地浆与苍术,下鼎煨人津与百合。上鼎以柏木火(属金)加热,中鼎用桑木火(属木),下鼎燃槐木火(属土),三火合炼,仿「金伐木、木生火、火生土」之序。
先将泽兰切段,投入上鼎,蒸腾的雾气中浮现出「肺」字;再将苍术捣碎,倒入中鼎,药汁沸腾时发出「汩汩」声,如脾土运化;最后将百合掰瓣,下入下鼎,甘润之气与苦燥之味在蒸汽中相遇,形成「金土相生」的雾环。清露以「阴阳勺」搅动三鼎药液,每勺必过中鼎,使「土气」贯通上下,此乃「土为万物母」的治法核心。
至午时三刻(心经旺时),清露取三鼎药液混合,滴入「火豆」(端午日晒制的赤小豆)七粒,药液顿时分为三层:上层清液如金(肺),中层浊浆如土(脾),下层沉渣如木(肝)。她以「午时针」(午时锻造的银针)搅拌,三层渐合为琥珀色液体,表面浮着十二颗「湿晶」(暑湿凝结之物),此乃「湿邪现形」。
忽然,一只三足金蟾跳入灶下,口吐「商」音,震得药鼎共鸣,「湿晶」纷纷破裂,化作青烟散去。清露知是「金气镇湿」,遂撤火起鼎,药液竟自动分成十二份,对应十二时辰,每份药液中都有一片百合瓣竖立如帆,正是「舟楫载药入肺」的意象。
斋书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