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云台仙露记·卷二·夏火炼形》
第一节·西陆金燃
立秋时分,云台峰的枫叶未红先焦,如被无形之火灼烤。清露行至「落星坡」,见每片落叶上都有焦痕如肺叶纹路,踩之脆响如裂帛,正是「燥气先行,金气失润」。山脚下的村落里,百姓频发「燥咳」,痰少而黏,色白如絮,晨起时喉间腥甜,偶有血丝——此乃「温燥伤肺,津伤络损」,对应《温病条辨》「燥伤肺卫,头微痛,干咳,无痰」。
清露登上「观燥台」,见西方太白星(金星)光芒锐利如刀,而东方岁星(木星)暗淡失色,形成「金刃伐木」之象。她取出「燥气尺」,尺上燥气指数达「三候」(最高五候),刻度旁显现《太素·燥论》文字:「燥胜则干,干则皲裂,皲裂则血出」。忽然,尺身浮现焦痕,竟与百姓肺区的病气纹路一致,此乃「天人相应」的警示。
行至溪流下游,清露见河床干裂如肺纹,残留的水洼中漂着死蝉,蝉翼蜷曲如肺叶,腹内空无一物——此乃「肺津干涸,金气铄肺」。她以「气眼」观之,百姓肺经循行处泛着焦黄色,心区却有赤气上冲,形成「金不制木,木火刑金」的恶性循环。
第二节·灵卉撷英
清露决定采「三润药」:桑叶(清燥金)、石膏(泻胃火)、百合(润肺津)。寅时初刻,她至「金霞谷」采桑叶,选枝头第三叶(应肺经第三位穴「云门」),叶背有露水凝结成「润」字,此乃「金气凝露」的灵兆。采时需念《桑叶咒》:「桑叶生西方,金气透秋光,洗肺如洗盏,清燥复清凉」,每念一遍,叶片便颤动如应。
又至「白虎岩」采石膏,其石色白如肺,纹理如金箔叠压,敲击发出「商」音。清露以「金锤」敲取拳大一块,石中竟有天然孔洞如肺泡,此乃「以形补形」的天造之物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载石膏「主中风寒热,心下逆气,惊喘」,今取其「辛寒入肺,清泻燥火」之性。
最后取「经露百合」,此百合承三夜秋露,鳞片透明如琥珀,掰之有黏液如琼浆,正是「金水生津」的灵物。清露以「银剪」剪下外层鳞片(应肺经皮部),鳞片落地时竟发出「商」音轻响,与远处的鹤鸣相和。
第三节·合煎琼液
制「清燥救肺汤」需用「三才水」:天露(立秋晨露)、地泉(白虎岩泉水)、人乳(童女初乳)。清露在「秋金灶」前摆设三罐:上罐蒸天露与桑叶,中罐煎地泉与石膏,下罐煨人乳与百合。上罐以柏木火(属金)加热,中罐用桑木火(属木),下罐燃榆木火(属金),三火合炼,仿「金克木、木生火、火炼金」之序。
先将桑叶切丝,投入上罐,蒸腾的雾气中浮现「肺」字;再将石膏捣碎,倒入中罐,药汁沸腾时如虎啸,此乃「白虎汤」的意象;最后将百合掰瓣,下入下罐,甘润之气与辛寒之味在蒸汽中相遇,形成「金水润下」的雾环。清露以「阴阳杵」搅动三罐药液,每杵必过中罐,使「火气」贯通上下,此乃「火能克金,反为金用」的治法核心。
至酉时(肺经旺时),清露取三罐药液混合,投入「秋石」(人中白)三钱,药液顿时分为两层:上层清液如金(肺),下层浊浆如土(脾)。她以「酉时针」(酉时锻造的银针)搅拌,两层渐合为乳白液体,表面浮着十二颗「燥晶」(燥气凝结之物),此乃「燥邪现形」。
忽然,一只白鹤衔着梧桐叶投入药罐,叶影在药液中显露出肺经「经渠穴」的位置,清露知是「灵禽示穴」,遂取梧桐叶敷于罐口,药液竟自动分成十二份,对应十二经脉,每份药液中都有一片桑叶竖立如帆,正是「舟楫载药入肺」的意象。
第四节·布露施润
斋书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