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此乃‘金银薄荷’,可化寒除湿,需种在阴阳交界之地。”青璃话音未落,天际飘来五彩云辇,百花仙子携二十四色花种而至,“青璃妹妹好手段!只是这薄荷性属清凉,需得百花之温性调和,方能应时而生。”
她轻挥衣袖,桃花、杏花、迎春的种子纷纷落入薄荷田,竟在同一株茎秆上开出红白相间的花,花瓣落处,薄荷叶上的金纹更显璀璨。百花仙子取出十二面绣着花神的小旗,插在田间十二方位:“此为‘花月令阵’,可助薄荷随节气变换药力。待惊蛰雷动,你们便知其妙用。”
暮色中,清越提着装有金银薄荷的竹篮走访村落,见每户门前的薄荷都长出了双色叶片,在雨中轻轻摇曳,宛如无数小灯笼。行至村西头,瞎眼的李婆婆扶着门框问:“清越哥儿,为何我闻着这草香,竟似看见点点绿光?”
青璃闻言,取双石露珠调和薄荷汁,用绢帕蘸着为李婆婆擦拭双目。片刻后,老人忽然惊呼:“我看见了!看见你们身边有绿衣仙子,还有满田的灵草在说话!”清越与青璃相视而笑,却见李婆婆望向远山,面色微变:“山那边……好像有座开满薄荷的桥,桥那边站着好多人……”
青璃指尖轻颤,忙以薄荷叶遮住老人视线:“婆婆且闭目养神,待清明时分,再与您细说。”转身对清越低语,“天帝所言不虚,二十四节气劫数,果然环环相扣。惊蛰将至,那蚀灵蛩怕是要来了……”
是夜,清越在药庐整理金银薄荷,忽闻窗外传来细碎的“簌簌”声,似有人在啃食草木。他掌灯查看,却见满地都是指甲盖大小的黑虫,正顺着墙根往薄荷堆里钻,被触碰的叶片瞬间枯萎,流出黑色汁液。青璃捏碎一片虫尸,眉头紧蹙:“蚀灵蛩,上古浊气化生,专食灵草根茎,其声可惑人心智……”
话音未落,远处传来村民的惊叫,夹杂着“打小人”的竹板声——原来有人听见田间传来啜泣,以为是邪祟作祟,竟在土地庙前摆起香案,用鞋底拍打草人。清越望着漫天雨丝,握紧了手中的震雷鼓——这是青鸾临别时所赠,鼓面蒙着薄荷茎皮,据说可镇百虫。
“明日便是惊蛰。”青璃望着药庐外的花月令阵,二十四色花在雨中各展芳姿,“百花结界已布下,只待春雷炸响,便可引动天地正气。清越公子,今夜怕是要辛苦你了。”
少年点头,摸了摸手背上的清凉印,只觉那纹路发烫,竟与双石、薄荷、百花形成微妙的共鸣。窗外的虫鸣声越来越近,却在触及花月令阵时戛然而止,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墙,将浊邪挡在光明之外。
下一章节预告:《惊蛰惊蛩百花护·晨露凝珠仙草生》
惊蛰将至,清溪镇田间突现“蚀灵蛩”,状如蟋蟀却生六翅,鸣声如幼童夜啼,所过之处薄荷根茎尽断。清越与青璃以百花仙子所授“花月令阵”护田,却见虫群能绕过花旗,专啃食未被结界覆盖的幼苗。
恰逢惊蛰前一日“祭白虎”,村民抬着纸扎白虎至田间,清越灵机一动,将薄荷汁涂在虎口中,引虫群聚集。青璃则登上祭台,以双石引动北斗七星之力,在薄荷叶上凝结“七星露”。子时三刻,第一声春雷炸响,清越敲响震雷鼓,鼓音化作绿光融入露珠,万千冰晶自天而降,与虫群展开恶战。
此战中,李婆婆以薄荷露洗眼,竟能看见灵草精魄——但见每株薄荷旁都有小小绿衣童子,手持银锄守护根茎。而被虫咬过的薄荷竟生出变异:叶片边缘呈锯齿状金芒,香气中带着辛辣,揉碎后可驱百毒。更奇的是,晨间采摘的露珠若在雷雨中炼制,可治眼疾,名曰“明目清露”。
然危机未解:百花仙子告知,蚀灵蛩乃“五运六气”失衡所致,而清明节气将至,阴间之门将开,届时必有“往生客”来寻薄荷——传说冥河之畔的“忘忧草”正是薄荷原型,故亡者魂灵可借其重返阳间。天帝警示:若让过多魂灵滞留人间,清越与青璃将永堕轮回。
欲知清越如何以惊蛰雷火炼虫,薄荷又将衍生何种神效,且看下回:《惊蛰惊蛩百花护·晨露凝珠仙草生》。
(注:下一章节将详细描写“打小人”“祭白虎”等民俗场景,融入古代驱虫仪式的细节,如撒灰、挂菖蒲、饮雄黄酒等,同时展开“薄荷明目”支线,李婆婆的异能将成为清明章节的关键伏笔。文字将着重刻画节气神异,如惊蛰雷火与草木精魄的互动,确保细节丰沛、诗意盎然,字数严格控制在三千字以上。)
斋书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