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斋书苑>穿越小说>带着医院回大明> 第192章 当一个商人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92章 当一个商人(2 / 2)

但是,如果不以好坏来论倭国人的话,而是单独以做人做事的性格而论的话,可以说,倭国人是非常现实的,说的好听点,就是非常务实。

倭国人非常擅长学习,只要是能够提升自己,他们就会愿意去学习,只要把他们打服了,他们就会向敌人学习。

古代,倭国人向唐朝学习,派遣遣唐使,而在后世蓝星上,倭国又向鹰国学习。

倭国人擅长学习,但是,他们绝对不会被洗脑,儒家的思想文化并不务实,儒家追求的是齐身治国平天下,讲求的是仁义礼智信。

信还好说,但是仁义礼,这对倭国来说,没有啥作用,儒家的思想里绝大部分都是比较虚幻的,根本不适合倭国。

他们讲求的是现实,是科学技术,是社会制度,但是绝对不会是某种学说。

至于,儒家思想中的忠于君主的思想,孔夫子更是从来都没有说过,这是后来加上的。

儒家的思想就像是一个黄花大闺女,被当权者肆意摆弄,所以历朝历代的孔府也是世修降表。

孔夫子就从来没有说过要忠心君主,孔夫子周游列国,希望有国家来使用自己的思想学说,他可从来没有固定在一个国家里。

不管是在什么时候,谁不讲现实,谁就完蛋。朱橚觉得,太子标哥就是在扯淡。

但是,朱橚就随太子标哥去干吧,反正也就一个倭国,随他去做就是了,按照朱橚的想法,等到倭国被彻底拿下之后,强行推行儒家思想,消灭倭语才有可能做到太子标哥心中的治世。

朱橚就根本没有想过要改变倭国,他只想让倭国成为大明的资源国,成为大明的奴隶国,为大明输出奴隶和金银等贵金属。

不过,太子标哥愿意去做,朱橚也不反对,反正不管是那些大明的世家大族还是官场上的老油条,朱橚都是讨厌的,朱橚早就的把他们都派去海外,让他们去海外讲解儒家的学问。

“不必,一起去看看吧!”

太子标哥摇了摇头,说道,他还是第一次到其他国家的都城。太子标哥也想好好看看倭国,倭国是一个岛国,国土形态狭长,治理起来和大明完全就是两种模式。

最重要的是,倭国的天蝗万世一系,这让太子标哥有些兴趣。华夏的朝代更迭,两三百年的国运就已经算是很好的了,而倭国皇室却始终能坐稳位置,哪怕大部分情况下只是一个傀儡。

现在的倭国就像是华夏的春秋战国时期,南北对立,然后底下的势力也是比较松散的,甚至可以说是各自为战,只不过还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混战。

当然,正式日本的春秋战国是在一四六七年以后,倭国各地方进行相互攻击。

岛根县距离倭国南朝的首都吉野并不远,三百多公里,实际上,倭国南朝和北朝在领土上,颇有一种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的感觉,双方的势力彼此对峙。

“五弟,这次孤想在倭国开一个学堂,亲自教授他们儒家思想。倭国皇室,千年一系,必然有着他们自己的原因,孤想要亲自看看,看看他们的朝廷,看看他们的百姓,看看他们的官员和文人。”

太子标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了出来。

朱橚听完之后,心中只有一种很操蛋的感觉,太子标哥放着好好的大明太子不做,非要来倭国南朝的都城吉野开一个儒家的学堂,当一个学堂里的教书先生。

不过,朱橚也不能指责太子标哥什么,可以说,太子标哥是华夏历朝历代地位最稳的太子,但是也是历朝历代心理压力最大的一个太子。

太子标哥迫切的想要做一个合格的继位者,带领大明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。在老朱的阴影下,太子标哥现实开始有一些迷茫了。

或许,现在的太子标哥做到也没有什么毛病,做太子和做一个教书先生也没有什么区别,对于太子标哥来说,这些经历都是一种人生的进步。

“大哥,倭国之所以能够千年一系,主要还是因为倭国的面积太小了,没有那么多势力的纷争,倭国的南北朝对于大明来说,也不过就是一两个行省罢了。”

“而且,倭国的天蝗只是一个傀儡罢了,现在的倭国南朝的第一任天蝗,后醍醐天蝗一开始就是倭国足利义氏的傀儡罢了。”

“此外,倭国是一个岛国,四周都是海,这就让倭国避免被大部分国家入侵,即使是大明想要入侵倭国也得掂量一下成本和收获,这完全不成正比。”

朱橚想了想,说道,给了太子标哥一个看起来稍微有些合理的理由。倭国为什么能万世一系,这其中的原因太多了,和社会,和倭国皇室,和倭国的地理环境都有一些关系。

这些东西都是大明不能够复制的,倭国在诸多国家中并不是最独特的一个,反倒是华夏才是最独特的那一个。

作为蓝星上的四大历史文明古国,华夏国是唯一一个流传下来的国家,其他三个国家都在历史长河中断绝。

而且,华夏国还有一个在其他国家都不会出现的情况,那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。

华夏国的社会流动性是非常强的,很多人在出生时只是普通的百姓,但是长大之后经过奋斗就成为了王侯将相,甚至是一代帝王,创立一个王朝。

老朱就是这些人中最典型的例子,他一开始只是普通的农民,差点饿死,最终他创造了大明这个享国二百七十三年的大一统王朝。

除了老朱,还有汉高祖刘邦,汉烈帝刘备,刘秀,刘寄奴,光是姓刘的最终做了皇帝的就有那么多人。

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华夏的王朝总是更迭的原因,华夏人从来不相信命运,总是会反抗,会奋斗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斋书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