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这手段,则是西游记里面的法宝。
在西游前面就写过,不同人的修炼体系是不同的。
在战斗层面,孙悟空与杨戬的战斗能力恐怕是所有人当中最为顶尖的。
可是孙悟空之前被什么斗败了呢?是法宝,是太上老君的金刚琢。
在二郎神君和梅七山圣困住孙悟空时用法宝将其困住,如来使用的则是神通。
也就是说,这个世界的手段分为三样。
一是武力,二是法宝,三是神通。
所以,既然武力方面唐僧无法打得过孙悟空,自然只能采用第二第三种了。
第三种神通和武力其实差不了多少,这是需要长时间的修习。
也正是因为如此,想要管束住悟空,第二种才是最优解。
如一些人所言,练武是不是为了欺负别人,而是为了让别人心平气的听你和他讲道理。
所以,唐僧虽然不需要制服孙悟空,但想要达到教化孙悟空,让孙悟空保他去到西天取经的目的,这种手段是必须的。
而在此之前,如来也早已规划好一切,将金箍和紧箍咒赐予观世了。
而一路之上,观世自然是看着唐僧,看着这个取经人的。
可以说,她放心不下。
作为除了西游五人组之外的第五保姆,观音是一直忙前忙后的。
所以,在发现这样的情况之后,她很快就变化成一个老母,来为唐僧排忧解难。
“小和尚,发生了什么呀,这般凄凄惨惨!”
于是唐僧便把自己的目的和之前徒弟的事情说了一遍。
而观音变化的老母一听,则给他出了主意,并放下了金箍和教导他紧箍咒,告诉他使用的方法。
“只要用他带上这个金箍,你再念这咒语,他自然就听你话了!”
唐僧并不知道这紧箍咒的效能,但听得老母说得如此神奇。
他也点了点头。
尤其是在老母化成观世离开之后,他就更信以为真了。
林昊继续描写。
写孙悟空离开之后去了东海一番。
他很愤愤不平,想找东海龙王谈谈心。
对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件事情,他是愤慨的,更为愤慨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凡人居然敢如此说教他。
不就杀了几个人吗?至于吗?
居然还敢说俺老孙的不是。
可东海龙王却告诉他,凡成大事者,必受磨砺,而且妖有妖的规则,人有人的规则。
此时既入佛门,自该以佛门的行事作风为准,如此反复,还是之前妖的作派,那和入不入佛门有什么区别?
不仅如此,他还搬出了西汉张良和师父黄石公的故事来类比。
“正是因为张良尊师重道,后来他才成就了千世万世之名!”
听到这话,孙悟空眼睛转了转,似有所悟。
他是一个有慧根的人,并非不理解老龙王的意思。
只是同样的话从唐僧口中说出他就嫌烦而已。
事实上,他并非也要完全离开唐僧,在五行山下呆了这么久,他还是有些思考的,只是一时恼了罢了。
而听龙王一劝,他也气消了不少。
“既如此,我就回去找他!”
“继续保他西天取经罢!”
当他回去找唐僧时。又在路上遇到回南海的观世,两人交谈了几句之后就回去了!
刚刚回去,就看见唐僧正呆在原地一动不动。
因为四周都是妖怪虎狼,没了孙悟空的保护,他一步也不敢走。
看见这凄凉的场景,孙悟空不禁涌起一丝笑意,但还是强忍着,故作正经地开口问道:“师父,您这是怎么回事呀?为何既不迈步前行,又呆立在此处呢?”
唐僧闻声抬起头来,脸上带着些许埋怨之色,语气嗔怪地回应道:“悟空啊,你倒是跑得不见踪影了,把为师一人丢在这里。为师想去寻你吧,又怕迷了路。”
“想继续往前走吧,又担心与你失之交臂,只好乖乖在原地等候着你归来啦!”
说着,唐僧那副模样活脱脱像是个唠唠叨叨的老妈子,不停地数落着孙悟空。
孙悟空听后忍不住咧嘴一笑,挠了挠脑袋解释道:“嘿嘿,师父莫要怪罪,俺老孙方才瞧见前面不远处就是东海龙宫,想着多年未见那些老邻居们了,便前去讨要一杯茶水润润喉咙。”
唐僧眉头微皱,略带不满地说:“为师不过是对你言语稍微重了些,你竟耍起小性子自顾自离开了。”
接着,他叹了口气,继续说道:“你本领高强,自然能轻而易举地讨到茶水享用,可像为师这般手无缚鸡之力之人,只能眼巴巴地守在原地忍饥挨饿,难道你真忍心看为师如此受苦不成?”
孙悟空听到这话,心头一软,赶忙陪笑道:“师父息怒,徒儿知错了。以后定不会再丢下师父不管不顾了。”
就在此时,孙悟空不经意间瞥见唐僧的包裹里露出一个金灿灿的物件,走近一看,原来是一只精致无比的金箍,旁边还摆放着一套华美的衣裳。
孙悟空眼睛一亮,满心欢喜地指着它们对唐僧说道:“师父,这金箍和衣服好生漂亮,徒儿甚是喜欢,可否让徒儿穿戴一番?”
唐僧眼珠一转,计上心来,故意面露难色地说道:“悟空啊,这金箍和衣服可不是普通之物,乃是观音菩萨特意赐予为师用来降伏妖魔的法宝。若你执意要穿戴,只怕会遭受一些磨难呐。”
然而,孙悟空哪管这些,一心只想将这好看的东西据为己有,缠着唐僧非要试试不可。
最后,唐僧实在拗不过他,只得佯装无可奈何地撒了个谎:“罢了罢了,既然你如此坚持,想必也是与这宝物有缘。但切记切不可随意脱下,否则定会惹出大祸端。”
就这样,孙悟空兴高采烈地戴上了金箍,穿上了那套新衣,
斋书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