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荆芥仙缘传》第九章
第一回 霜降鸿声断翠微,荆芥含冰骨更威
且说寒露已过,时序抵霜降。花仙谷中,青儿晨起汲露,忽见灵泉水面结了一层薄冰,如透明琉璃铺就,泉底的荆芥根须在冰下轻轻摇曳,宛如水中墨舞。远处山峦褪去最后一抹秋色,只剩下青灰色的轮廓,如同一幅未干的水墨画。荆芥草灵抱着一捆晒干的荆芥根走过,斗篷上绣着的霜花图案竟凝结出真实的冰晶,轻声道:“姐姐可闻得风中的金石之音?那是霜降的号角。”
二人至望仙台俯瞰,只见塞北大地一片苍茫,草枯叶落,雾凇垂枝,本该在秋日里最后绽放的野菊,此刻却被冻成琥珀般的标本。最触目惊心的是那片扎根在长城脚下的荆芥田——植株大半埋在霜雪里,叶片上凝结着厚厚的冰晶,宛如被雕琢的翡翠,茎秆却在冰层下透出暗红,似是气血被寒邪逼入根部。田间偶有牧民经过,皆裹着双层毡衣,却仍有霜花凝结在眉梢,咳出的气息在空中化作白雾,久久不散。
青儿指尖凝聚灵力探向人间,收回时竟有冰晶顺着手臂蔓延:“此乃‘霜降凝华煞’作祟。霜降本是气肃而凝,露结为霜,如今却因人间妄动龙脉,致使寒邪暴走,凝华成煞。”荆芥草灵取出神农玉简,玉简上浮现出裂纹状的霜纹:“霜降杀草,百虫蛰伏,荆芥藏气,可固根基。”她望着人间的冰原,目中泛起忧色:“须得在初雪前稳住荆芥根系,否则来年春日,灵草再难萌发。”
第二回 冰原千里寻龙脉,霜宫深处探玄机
青儿与荆芥草灵驾云至长城脚下,甫一落地,便有罡风卷着沙砾冰屑扑来,打得人面生疼。举目四望,只见蜿蜒的长城如银蛇卧雪,烽火台化作冰砌的堡垒,远处的山脉笼罩在一片青白色的光晕中,正是龙脉所在。
“看那烽火台!”荆芥草灵指向最近的一座冰堡,只见堡中矗立着一根巨大的冰柱,柱中冰封着一位身着胡服的女子,她怀中抱着一把断琴,琴弦上凝结着霜花,脚下散落着无数荆芥种子,种子表面结着蛛网般的冰丝。
“吾乃‘霜华君’,司掌塞北霜降。”女子开口,声音如裂冰,“人间筑城时误断龙脉,致使寒泉上涌,霜气暴走。我以荆芥种子为引,欲重封龙脉,却反被寒泉反噬。”青儿这才注意到,冰柱周围的荆芥种子皆已冻裂,唯有中央一枚种子泛着微光,正是霜华君的本命灵种。
荆芥草灵取出神农氏所赐的“龙脉玉简”,玉简光芒映出冰柱裂痕:“龙脉既断,需以灵草之气为引,方能重续。可这荆芥种子被寒泉冻住,如何发芽?”霜华君闭目长叹:“唯有以纯阳之火融化冰丝,但若火候不当,种子亦会枯死。”
第三回 辛香入脉融霜锁,心火为引焕灵种
青儿闻言,取出花仙谷秘宝“日精灯”,灯芯燃起金色火焰,正是采集自夏至正午的阳光精魄。她小心翼翼地将灯置于冰柱下,金色火焰与冰晶相触,发出滋滋轻响,却进展缓慢。荆芥草灵见状,摘下头上荆芥发簪,簪头的花苞竟在寒夜中绽放,散发出温暖的辛香:“荆芥之性,辛温通脉,可助火势。”
但见辛香融入火焰,火苗顿时化作青金色,如一条小龙般钻入冰柱。冰柱内的霜华君忽觉心口一暖,睁开眼时,竟见断琴琴弦上的霜花开始融化,露出底下的朱红色丝弦。她指尖轻拨,琴弦发出清越之音,竟与荆芥的辛香产生共鸣,冰柱上的裂纹开始蔓延。
“趁此机会,快引动龙脉之气!”青儿对荆芥草灵喊道。二人双手相抵,以灵力为桥,将荆芥的辛温之气与日精灯的纯阳之火注入冰柱。霜华君趁机施展“凝霜引”,但见冰柱中的寒泉之水渐渐化作雾气,与荆芥香气融合,形成一道青金色的光带,顺着长城旧址蜿蜒而去,正是重续的龙脉。
第四回 霜降烹茶温塞北,荆芥燃烛照胡天
冰柱轰然碎裂,霜华君脱困而出,手中断琴已修复如初,琴弦上缠绕着荆芥的嫩芽。她轻抚嫩芽,眼中泛起泪光:“多谢两位仙子,此琴名为‘霜华’,曾伴我镇守塞北千年,如今终于能再奏《阳关》。”青儿见她鬓间霜花已化作荆芥花瓣,微笑道:“荆芥种子既已苏醒,塞北的春天便有了希望。”
三人联手施展仙法,以荆芥嫩芽为引,引导龙脉之气重新注入大地。但见长城脚下的霜雪渐渐消融,露出底下暗红的荆芥根系,根系周围渗出露珠,竟带着淡淡的暖意。牧民们惊异地发现,自家毡帐旁的荆芥竟在霜雪中抽出新芽,叶片上的冰晶如水晶般剔透,却不冻手。
霜华君取来铜壶,以融雪煮荆芥根,顿时香气四溢,辛香中带着一丝清甜,如塞北的阳光穿透云层。牧民们饮下茶汤,只觉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,直达四肢百骸,眉梢的霜花竟化作汗珠滚落。“此茶名为‘塞北春’,”荆芥草灵微笑道,“可驱寒暖中,最宜霜降时节饮用。”
第五回 霜天牧马歌吟处,芥草成毡岁月长
是夜,明月照彻长城,牧民们在荆芥田边燃起牛粪火,煮着羊肉,饮着荆芥茶。霜华君坐在篝火旁,轻抚霜华琴,奏出一曲《霜降吟》,琴声中既有塞北的苍凉,又有荆芥的温暖,竟让空中的霜花纷纷化作萤火虫,绕着篝火飞舞。
青儿与荆芥草灵坐在毡帐前,看火星溅入星空,听牧民们用蒙语唱着新编的歌谣:“霜降无霜草自青,荆芥为药可通神,胡天夜暖琴音起,万里山河共此心。”荆芥草灵轻抚身边的荆芥苗,轻声道:“塞北苦寒,荆芥能在此扎根,全凭一股坚韧之气。你看,它的根系已深入龙脉,今后就算再大的霜雪,也冻不坏了。”
青儿点头,取出花仙谷的“塞北笺”,将今日之事刻于笺上,系在霜华琴的琴弦上。夜风拂过,笺纸发出沙沙轻响,与琴声相和,竟成一曲天籁。从此,每逢霜降,塞北牧民便会在长城脚下举行“荆芥祭”,以新鲜的荆芥嫩叶饲喂战马,用荆芥根煮水擦拭兵器,传说这样可使战马不畏寒霜,兵器不染锈迹。
而那株受过龙脉之气滋养的荆芥,从此成了“塞北灵草”,叶片上的霜花永不融化,却又触感温暖,牧民们称之为“无霜之芥”。每当霜降来临,人们便会采集它的种子,撒向草原深处,让这份温暖随着北风,传遍千里塞北。正是:霜降凝华寒彻骨,荆芥固根暖塞北,一曲琴音通天地,留得芳名万古垂。欲知立冬之后荆芥又将谱写何等传奇,且听下回分解。
斋书苑